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这句诗出自宋代廖行之的《病中寄武公望二首》。这句诗以比喻的手法,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多年来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。廖行之在诗中通过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的形象描绘,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、命运多舛的无奈之情。
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全诗赏析
在这首诗中,廖行之通过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的形象比喻,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的漂泊不定。他感慨道,自己像蓬草一样,随风飘荡,无法安定下来。诗中的“渠论南北与西东”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生活变幻无常的无奈。
作者廖行之的人生经历
廖行之的生活经历也颇为坎坷。他在宋代孝宗淳熙十一年(1184)中进士,但因母亲年老,他未赴任岳州巴陵尉,而是选择了归养母亲。此后,他又被任命为潭州宁乡主簿,但还未赴任便不幸去世,时为淳熙十六年。廖行之的生平充满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学问的追求,他的诗作也因此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对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的思考
这句诗不仅是对廖行之个人生活的写照,也是对所有人生经历丰富的人的共鸣。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的长途中不断前行,像漂泊的蓬草一样,随风而动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被生活的波折所困扰,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。
通过这句诗,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,探索如何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安居之所。它提醒我们,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,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变化,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,像廖行之那样,即使在漂泊之中,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。
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出自宋代廖行之的《病中寄武公望二首》。
“四十余年尚转蓬”全诗
《病中寄武公望二首》
宋代 廖行之
四十余年尚转蓬,渠论南北与西东。
但知爱子三迁教,不办谋生一亩宫。
北海可怜真意广,步兵良苦漫途穷。
人生择术须循分,鹏鷃逍遥自不同。
作者简介(廖行之)
廖行之(1137~1189) ,字天民,号省斋,南宋衡州(今湖南省衡阳市)人。孝宗淳熙十一年(1184)进士,调岳州巴陵尉。未数月,以母老归养。告满,改授潭州宁乡主簿,未赴而卒,时淳熙十六年。品行端正,留心经济之学。遗著由其子谦编为《省斋文集》十卷,已佚。